这幅图是上周我领导发给我的,领导问我,你看后有什么想法?相信各位打工人一定和我一样被领导问过对xxx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意见等类似的问题。我更确信当领导这样问你的时候你的大脑里想的一定是我有什么想法?我不想有什么想法。但是,各位老打工人肯定知道这样说是不行的。
于是我仔细看了图又结合公司的经营理念对领导说,我们应该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解决他们的需求,在与客户沟通时不仅要关注他们前期的采购需求,也要关注他们的后期使用情况。
当我自以为回答的七七八八的时候,领导说,这是一面,这个图其实可以扩散到很多方面。图面上表示的是家长给小孩挑玩具,他们以为小孩会喜欢,小孩喜欢吗?如果小孩会说话一定会说我一点也不喜欢!直译的一方面来说,领导给员工定了一些政策或者福利,以为是为员工好,但是员工一定会认为这个政策好吗?员工一定会喜欢这项福利吗?再者像你刚说的展开来讲,我们是乙方,是供货方,我们认为设计出来的产品是对客户是好的,客户可能也觉得挺好的,但实际现场使用呢?一般现场使用的一线人员基本都是多做事少说话的,所以我们应该要到现场调研,要听到声音,让一线的人员可以无顾虑的表达他们使用这个产品的真实体验。
你要说图中的父母错了吗?当然不是。他们只是错位了,解决错位的办法不仅仅是换位,更有效快速的解决办法就像领导说的,让一线人员有表达言论的权力,让我们听到一线的真实声音。就像一个家装修,家里的人员有各自的意见,比如装不装洗碗机,我们可以听做饭洗碗的人的意见,买不买扫地机器人,我们应该听打扫卫生的人的意见。不过现实家庭一人做主的情况也很多,尤其是90年以前的小孩子说自己想法的时候,大部分都会被家长的一句“小孩子懂什么”否定了。企业也是,一线人员不敢说、不愿说,领导站在”家长“的角度自喜自满,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