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芜湖恒业通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芜湖恒业通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多年制造经验 专注精工品质


0553-5815001

民族传统节日——清明

来源: 时间:2024-04-04 10:19:34 浏览次数:

前有杜牧写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后有晏殊写的: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我国文学上有不少关于清明的诗词,熟悉的清明节我们了解多少呢?

清明节的简介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既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我们熟知的清明节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但实际清明不止祭祖这一习俗,清明节更是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死于火中的忠臣介子推而将其忌日命为寒食节,其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变成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确实和寒食节相关,也因寒食与清明相接,随着时间的迁移,寒食节的习俗渐渐融入了清明节。而我们现在熟知的扫墓、祭祖,是从唐朝开始盛行,到了宋元时期,清明逐步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由于坟基本都在郊区,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欣赏明媚的春光。这也是清明节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遗志,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会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和纪念活动。

清明节的习俗文化

1.扫墓祭祖

祭扫先人是我们对死亡古老而深远的礼仪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逝去的先辈、亲人进行祭拜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这样做不仅能安慰亡灵,更能让人们深刻地了解到自己在世间的责任。清明节扫墓,是一种表达对逝去亲人尊敬、怀念、感恩的方式,也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和社会价值。清明扫墓的意义更多的在于:敬天,尊重自然;念祖,感恩先人;尊崇生命,传承民族文化。

2.踏青

清明踏青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古时,人们在墓地祭拜先祖之余,还会在田野间踏青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当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不要说我们老祖宗拒绝不了明媚的春光,任谁面对山苍苍,水漾漾,花满枝头的美景也拒绝不了呀!

3.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在古代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4.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另外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无论是哪种,大抵是因为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人们希望插柳成荫,对生活充满美好期盼。

清明节的节令食品

我们的很多传统节日都和美食分不开,又因为我们的地域差异同一节日的吃食也有所区别。清明节除了吃青团还有哪些美食呢?

1.青团

青团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食物,主要是江南一带人们吃的比较多。客家人自己的青团叫艾粄,他们还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现在青团里面的馅和口味十分丰富多样,深受人们喜爱。

2.朴籽粿

朴籽粿,主要是由朴籽树叶和果实与大米制作而成。蒸熟的粿口味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3.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主要是北方地区人民吃的多,谷物类加上枣,符合春季养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来限制肝气过分的往外张扬。

4.清明饭清明饭常用的草药有艾草、麻叶、鸡矢藤、白公翁、荠菜、枸杞叶等。在闽南地区,许多人会提早制作五色糯米饭,还有三牲(鸡、猪肉、鱼),寓意子孙衣食丰厚,年年有余。祭扫结束,亲友就近饮宴,也成为”野餐“。


清明假期希望大家缅怀先人
但不要沉浸在悲痛中
珍惜当下,赏春光,品美食,有个愉快的心情